“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四讲预告 | 丁耘:情感
“情感”

“标识性概念”第十四讲
“情感”
主讲人:丁耘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人:朱刚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时间: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15:00
地点:中山大学锡昌堂103
主办: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
中山大学人文学部
主讲人简介
丁耘,中山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中山大学古典学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生导师,古典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著有《道体与心性》(2024)、《道体学引论》(2019)、《儒家与启蒙》(2020、2011)、《中道之国》(2015)。译有马丁·海德格尔《现象学之基本问题》(2018、2008)等。
讲座内容简介
“情”与“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标识性概念。“情感”作为一个合成词,既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情”概念的解释,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标识性概念。中国现当代哲学可以说有一个“情感哲学”的传统。在先秦的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情”有“情实”与“情感”两重涵义。但这两重涵义并不只是简单并列的歧义。
本次讲座将基于《易传》《中庸》及《老子》的有关解释,建立“情实”与“情感”的文献联系和义理联系。进而,讲座将推进并糅合马丁·海德格尔与马克斯·舍勒的有关学说,勾勒出一种广义的情感“本体论”,尝试在哲学上彻底解决“情实”与“情感”的关系,解释诸基本情感的哲学意义,并通过“情感”带动“现象学之天道转向”。
讲座最后将指出,中国思想的根本特征是用情感表达天道。因而“情感”不止是中国思想的诸“标识”之一,更是可以用来判摄古希腊哲学与希伯来思想传统的“根本标识性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