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兹·做中国哲学”系列讲座第一讲预告|何益鑫:郭店《五行》“三思三形”部分对德行生成的意识现象描述

郭店《五行》“三思三形”部分对德行生成的意识现象描述

主题
郭店《五行》“三思三形”部分对德行生成的意识现象描述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锡昌堂515室
主讲人
何益鑫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
陈立胜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题目:郭店《五行》“三思三形”部分对德行生成的意识现象描述

主讲人:何益鑫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陈立胜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与谈人:赖区平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时间:2023年3月28日(星期二)15:00

地点:锡昌堂515

 

主办:

中山大学哲学系

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

 

主讲人简介

何益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儒家哲学、早期易学,近期关注重点是道家哲学。著有《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2020)、《竹简〈性自命出〉章句讲疏》(2020)、《<周易>卦爻辞历史叙事研究》(2021)、《成性存存:孔门成德之学的演进》(2022)等。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评2019年第八届“士恒青年学者”,2020-2021年度“上海社科新人”,2022届本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

 

讲座内容

郭店竹简《五行》篇作为早期儒家德行生成论的代表性作品,阐述了五种“德之行”各自生成及相互之间和合成“德”的发生机制。其中,论述“三思三形”的部分颇为重要,它描述了从“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开始,经过一系列道德心理的演化,完成为“仁”、“智”、“圣”的过程。它既是描述性的,又是规范性的,提示了道德功夫介入的环节。这一部分在五行生成论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但尚未得到充分的阐释。本次讲座希望在此方向做出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