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琴声便不同|澄心琴社2022-2023开班仪式顺利举办

2023年3月4日,澄心琴社2022—2023(第十八期古琴班)开班仪式于锡昌堂801举办。哲学系党委副书记王莉婧、哲学系教授周春健,澄心琴社指导老师、哲学系教授冯焕珍、罗筠筠,执教老师杨卉、陈探宇出席本次仪式。仪式由李书洋、陈思蓉主持,澄心琴社学员参与。
仪式中,罗筠筠教授介绍了澄心琴社的创办以及发展至今的情况,讲述了往期琴班开设的不易以及对于琴社学员的深刻回忆。罗教授提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蕴含着“左琴右书”的传统,古琴在文化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古琴对于学琴者人生的许多方面都很有裨益,尤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机会。希望同学们能持之以恒、用心练琴。
冯焕珍教授认为古琴是“很有脾气的”,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华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古琴本身是一种声音安静的、独特的音乐;就像一位穿着长衫的君子,文质彬彬、谦恭有礼,丝毫不带有侵略性,却也具有死守本位、不卑不亢的精神。其次,古琴中无论是琴器本身、还是琴弦、琴徽、琴谱、琴曲、琴所要表达的意境、追求的最终目的,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尤其是《易经》中阴阳平衡的思想。这种思想上的平衡不仅是一种生活实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使得古琴在中国古代备受推崇。“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琴声便不同。”坚持学琴更是一个不断体悟的过程,是一种生活境界的升华。如今有机会、有条件接触到古琴,冯老师希望学员们能够在繁忙的课余、在保障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坚持学琴。
周春健教授向在场的几位老师致敬,提出琴学不仅是一种技艺、技术,更蕴含着成人之道、坚持之道。
周教授代未能到场的张蔚然女士为澄心琴社捐赠一床古琴,感谢张女士为琴社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的支持。
哲学系党委副书记王莉婧代表哲学系向张女士表示感谢,并致以捐赠证书与感谢信。
澄心琴社杨卉老师现场带来了《忆故人》古琴演奏。“一气流转,柔中见刚,如抽茧丝”,乐曲委婉低徊、意境萧然,诉与叹、悲与泣、动与静,展现出思绪的连绵往复,思念的依依不尽,令人感动。
陈探宇老师演奏了弹唱琴歌《孔圣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以富有感染力的琴音让现场的学员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了《大学》的内涵。
王莉婧副书记感谢了在场的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于琴社的指导和支持,也表达了对老师们为学为人的态度与生活方式的敬重。澄心琴社自创社起,不断发展至今日以达十八年;其中离不开身怀对学问、对育人的情怀,无私为琴社、为同学们的老师们。他们为琴社带来了一种传承的缘分,也是让琴社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此外,哲学系也为琴社的发展提供了许多资源和保障。王副书记祝福同学们学有所成,也期待同学们在澄心琴社琴艺、琴道的学习能够成为大学生活中重要的回忆之一。
澄心琴社的干事与班长也贴心为在场的老师、同学们赠送了亲手设计与制作的纪念品。

于仪式的尾声,到场的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琴社的大合影。
本次开班仪式在欢乐和期待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祝愿琴社学员在新一学期的古琴学习中,以琴会友、学有所成,也祝愿澄心琴社不断发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古琴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