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耶对话研究”工作坊顺利举行
2021年9月12日,我系西学东渐文献馆和广州与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合办的“佛耶对话研究”工作坊在锡昌堂顺利举行。该工作坊为期一天,分两场进行。梅谦立、龚隽、李宜静等五名学者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二十余人参加。
在第一场会议中,我系廖钦彬副教授以日本不干斋巴鼻庵为中心的佛耶对峙事件为中心,从巴鼻庵的信仰转变,及其批佛的《妙贞问答》、批耶的《破提宇子》出发,分析日本江户时期佛耶争论的关注点。梅谦立教授以《丙寅会课》(1686 年)为例,分析了十六篇天主教学生关于“戒殺放生”的作业,展现了明清时期佛耶之辩的逻辑方式与思想支撑,并联系生态神学与当下疫情重新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提出佛儒耶有机会在生态环境对话上展开合作。龚隽教授重点关注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佛教的书写。他认为在构建作为知识的中国佛学史时,不仅需要将其放入东亚近代佛学建立的历史脉络中考察,也应该考虑到西方来华传教士所撰写的中国佛学作品,从而对中国佛教学术史的研究做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第二场会议中,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宜静副教授以当代佛教和基督教女性研究者葛若斯和萝特的跨信仰对话为范例,表明跨宗教视域中的女性视角对话在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都可以寻求“共同的基础”,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合作。我系李媛博士生通过探讨晚清传教士李提摩太翻译的《出使天国》,具体分析他对文本的基督教化翻译和改写,展现他对大乘佛教和基督教关系的认识与重构。

报告结束后,李宜静和龚隽分别对会议报告进行点评和提问,随后各位老师和同学围绕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在本次工作坊,各与会学者讨论了不同身份、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佛耶对话,展现了佛耶对话的可能性、多样性及意义,加深了对宗教合作与交流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