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红旗渠精神永流传 ——沈榆平老师为研究生第三党支部讲党课

image 54

为响应“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号召,哲学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邀请了哲学系副主任沈榆平老师为支部全体党员讲授党史专题党课。本次党课于2021年6月17日12:30在锡昌堂208课室举行,哲学系其他同学也受邀参加,中山大学党委组织部邓志宏老师莅临指导。

image 55

沈榆平老师从红旗渠的建造背景、基本情况、突出人物、精神启示展开讲述。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1960年开建,历时10年建成,被誉为“人工天河”。周恩来曾说林县红旗渠与南京长江大桥为新中国两大奇迹。当时,林县党委面对林县四百余年来都极度缺水的历史状况和人民苦难,毅然决然地打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为林县引水”的口号,得到林县人民的鼎力支持。林县人民排除万难,众志成城,最终造就干渠长70.6公里,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的红旗渠,实现了“引漳入林”的伟大设想。彼时机械化水平低,红旗渠就靠30万劳动者肩挑手扛、劈山修渠、绝壁穿石的人工劳动。这样一个浩瀚工程,离不开伟大人物,无论是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还是“除险英雄”任羊成,还是林县30万劳动者,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深深敬佩。沈榆平老师还讲述了参观红旗渠及其博物馆时的见闻,并推荐同学们观看《红旗渠》纪录片,希望党员同志从红旗渠的精神力量中受到鼓舞和启发。

image 56

第二党小组成员分享体会

 

image 57

第三党小组成员分享体会

随后,支部书记徐庆彬同志组织各党小组围绕红旗渠叩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何以走到今天?我们何以开创未来?”以及红旗渠精神“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展开讨论。一番积极讨论之后,五个党小组分别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党小组的讨论主题和感悟。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党员实事求是的态度、敢想敢干的智慧、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给予我们启迪,红旗渠的建造为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建设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沈榆平老师为本次党小组主题讨论作出点评。

最后,邓志宏老师对本次党课学习作点评。邓老师表示,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一环,希望支部同志将红旗渠精神与自身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为家为国做出贡献。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