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实践哲学研习会第74期预告|李婷婷:现代历史只有一个故事可讲吗?——阿伦特论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危机和出路
现代历史只有一个故事可讲吗?——阿伦特论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危机和出路

题目:现代历史只有一个故事可讲吗?——阿伦特论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危机和出路
时间:1月7日(周二)下午15:00-17:30
地点: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420课室
腾讯会议:272-445-750
主讲人:李婷婷 助理教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评论人:刘 宇 教授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徐 亮 副教授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持人:王兴赛 副教授
中山大学哲学系暨马哲所
主办: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主讲人介绍
李婷婷,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2018年7月—12月,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在《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和《伦理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先后主持校级项目1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阿伦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马克思实践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等。
讲座内容介绍
康德曾困惑道,在现代历史中,似乎只有一个故事可讲,以往的世代都是为了最后一代的幸福进行着艰辛的努力,这道出了个人的尊严和自由之命运的问题。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对这一问题念兹在兹,她长期致力于思考和追寻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在她看来,现代历史观念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政教分离的世俗化进程密切相关,动态的、不断向未来延伸的过程概念和整体的人类目的主导着人们对历史的单一理解。个体和事件被视为整体历史过程的手段,皆为了一种未来的目的而生,其本身失去了意义。个体的尊严和自由在这种现代历史意识中也被忽略了,这在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纳粹统治中凸显了出来,不仅是具体的个人,甚至连人性都处于危机之中。如何走出现代历史的困境变得更加迫切。阿伦特主张对现代的过程历史观念保持怀疑态度。通过汲取古希腊的历史观和康德的审美判断思想,阿伦特既强调多样个体在公共领域的自由言说和行动,在他人的目光下展示自我,追求卓越;又主张旁观者对行动者独特性的看见、判断和叙事,揭示行动的意义,肯定其尊严和自由。现代过程历史中的悖论被消解,阿伦特为人们追求个人尊严和自由探索了一种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