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萧阳:日常生活中的元学解释(形而上学解释)——对唯科学主义的一种反驳

日常生活中的元学解释(形而上学解释)——对唯科学主义的一种反驳

主题
日常生活中的元学解释(形而上学解释)——对唯科学主义的一种反驳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锡昌堂504
主讲人
萧阳
主持人
陈乔见
image-20240626114913-1

主题:日常生活中的元学解释(形而上学解释)——对唯科学主义的一种反驳

主讲人:萧阳 美国肯庸学院哲学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主持人:陈乔见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与谈人:卢俊豪 中山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

时间:6月25日(星期二) 15:00

地点:中山大学锡昌堂504会议室

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

          “当代儒家伦理学理论研究”课题组

协办: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萧阳,美国肯庸学院哲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員。留学英国美国并获得美国社会科学新学院哲学博士。哈佛大学与加州贝克莱分校博士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曾任中英美暑期哲学学院教授及校长(首都师大2018,华东师大2019)。2014-7被选为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主席。

 

内容简介

       “唯科学主义” 也被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其核心观点是,科学问题是唯一合法的问题,并且科学解释是唯一合法的解释。本次讲座将对这一立场做一个有条件的挑战,所要论证的几个主要命题是:(1)反科学主义不意味着反科学,元学解释不反科学,它不是类似圣诞老人的“迷信”,不同于“反科学”的“玄学解释” (命理学,星座,前世因果等)。(2)称此为“金岳霖命题”。科学解释是对科学问题的回答,后者是关于“种种类类”(通常由通名所表达)或“形形色色”(由形容词或动词所表达)的问题。而元学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这里仅仅考察其中的一类元学问题,它们是关于“这这那那”(由专名,指示词,人称代词所表达)的问题。(3)称此为“蒙田命题”。元学解释作为对元学问题的回答,在如下意义上是“非科学的”, 但不是“反科学的”:关于这这那那或单一性(singularity)的元学解释不提及(或不应当提及)种种类类或形形色色,因此,与玄学解释不同,它和科学解释不是你假我真你死我活的竞争对象。对这一命题的论证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论证,相反,它所牵涉到的是一些关于“应当”如何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与单一性(singularity)相关的事情(比如友谊或爱情)的规范性的考虑。(4) 称此为“维特根斯坦命题”。元学解释需要小心不让自己滑落为玄学解释或迷信。这里提到两种可能的封闭这一路径的方式:第一,认清元学解释的真正目的是让人克服解释的冲动,唤醒惊奇感 (the sense of wonder – 维特根斯坦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中用到同一个词:“Tell them I’ve lived a wonderful life”),并且因此看见某种特殊的伦理视野或境界(vision) (Anscombe, Iris Murdoch, Cora Diamond); 第二,采纳一种自讽的童话解释的立场 (切斯特顿的“仙域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