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之论坛预告 | 曹青云:亚里士多德论通感
亚里士多德论通感
发布日期:2024-05-22
主题
亚里士多德论通感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锡昌堂515
主讲人
曹青云
主持人
田书峰
讲座信息
主题:亚里士多德论通感
主讲人:曹青云 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持人:田书峰 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时间:2024年5月24日(星期五) 19:00
地点:锡昌堂515
主讲人简介
曹青云,云南大理人,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曾在哈佛燕京学社和牛津大学哲学系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哲学、形而上学和心灵哲学。出版专著《流变与持存:亚里士多德质料学说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译著《亚里士多德与漫步学派》(策勒著),(人民出版社,上下册,2020年);编著《实在、心灵与知识:古希腊哲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发表中英文论文二十余篇。
内容简介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通过视觉感知到颜色、通过听觉感知到声音、通过嗅觉感知到气味、通过味觉感知到味道,通过触觉感知到冷和热以及干和湿,此外,人们也可以感知更为复杂的对象和内容。例如,人们能感知到“一大一小两个红色的、从远处向我们运动的球体”,也能感知到“这个白色的东西是甜的和湿的”。那么,在五种感觉之外还存在其他的感知能力吗?人们又是通过什么能力把个别的感知连接和整合起来的?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通感”概念。然而,这个概念的涵义和地位在亚里士多德学界中多有争议。本文指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通感不是五感之外的第六感、不是五感之上的属概念、也不是五感的“二阶”能力,而是由五种感知交叠、具有特殊结构的感知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