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以上时间均为北京时间,具体安排详见后续推送;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最终组织方式视疫情防控要求和报名人员情况确定,将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取得博士学位,在哲学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或具有发展潜力,拟投身中山大学教学科研事业的海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
线下参会(现场论坛)报名时间截至2021年11月30日;
线上参会(网络论坛)报名时间截至2021年12月10日。
手机端:请关注“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招贤纳士”中的“我要报名”跳转至报名系统,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PC端:复制以下网址登录报名系统:
http://uems.sysu.edu.cn/hrrecruit/product/mobile/index.html#/login?FM_SYS_ID=hrs
注:请在北京时间8点-24点登录系统进行报名。
中山大学哲学系创办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院系之一。早期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名家云集,为全系近百年来的发展奠立了极为深厚的学术根基。如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吴康先生的西方哲学研究、朱谦之先生的比较哲学研究、李达与何思敬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陈荣捷先生的朱子学研究、马采先生的美学研究等,均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哲学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目前,哲学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先后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下设各类省市级研究基地或学术机构若干。
哲学系在教育部历年学科评估中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哲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2021年,哲学学科位列全球QS排行第49位,哲学(2019)和逻辑学(2021)两个本科专业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山大学哲学系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未来,我们将尊重哲学学问和教育的本性,尊重学科发展方向,追求真理、传承知识。我们将坚持内涵发展,积极面对时代提出的问题和国家社会需求,努力建设符合中山大学品味和哲学本性的世界一流哲学学科。
哲学一级学科下的所有二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以及相关学科。
①领军人才: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年龄不超过50周岁。
②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3周岁。
③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8周岁。
④青年优秀人才(仅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应具有海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或本领域优势学科所在高校的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习经历且取得博士学位。具备本学科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同学科和科研发展方向相符合的研究方向,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 35 周岁。
(2)专职研究人员岗位(含博士后)
①特聘研究员: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原则上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经历申请者优先考虑。年龄不超过38周岁。
②特聘副研究员: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年龄不超过38周岁。
③博士后: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电邮:philsysu@mail.sysu.edu.cn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园哲学系,510275
单位官网:http://philosophy.sysu.edu.cn
1.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为确保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和参会人员的身体健康,现温馨提醒有以下情形的人员,暂不受邀参加会议:
(1)论坛举办前21天有境外(不含澳门)旅居史的;
(5)国家通报重点地区新近来广州要求提供但无法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
同时,为配合广东省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我校会提前收集参与线下论坛学者的健康码等相关信息,相关安排详见中山大学第十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邀请函”。
2.请扫一扫关注人才办和哲学系微信公众号。
中山大学人才发展办公室
中山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