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庆专栏 | 到中大看百年家书,品味家庭文化传承

      “将家书通过展览的方式结合新时代媒体传播,把好的作品和文化以线上线下结合宣传,可以获得更大、更广泛的关注。”广东团省委副书记唐锐在“百年家书——习之堂藏家书百种特展”开幕式上致辞中说。

 

      26日上午,“百年家书——习之堂藏家书百种特展”开幕式在中山大学锡昌堂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大哲学系教授周春健筹划,呈现了清末以来的百余种传统家书,以彰显百余年来中华文明风气的演进,展示普通家庭的血缘亲情及家风家教。展览时间为9月26日至12月26日,面向公众开放。

 

      周春健介绍,百种家书,据其内容可厘为五类。一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主要展示父母与儿女之间的爱,以强调“父子有亲”的伦理意义。二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主要展示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深情,事业上的相互支持,以强调“兄友弟恭”的伦理意义。三曰“君子之道,造端夫妇”,主要展示夫妇之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亲情,并强调婚姻家庭在社会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四曰“立身行道,家奉严君”,主要展示作为子女后辈,应当铭记先人教导,努力营就好家庭事业。五曰“先严手泽,躬行传承”,则主要收录周春健父亲当年致他的书信以及周春健致小女书信数通,以见一家三代家庭文化之传承。

 

      “普通人的真实日常生活,恰好是能够反映一种本源的观念状态。”周春健说,细细品味家书,会发现内容丰富,尤其反映中国人日常生活、用中国话语系统表达中国人的精神观念和伦常道德家教家风。他表示,家书跟天下国家有着密切的关联,除了家庭亲情以外,也有做人的引领,包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爱。

 

      中大哲学系教授冯达文认为,家是爱的生长点。本次展览可以引领观众向前辈们学习如何营造家、如何铸造爱,“相信大家观看展览之后能够把爱延伸到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据悉,“习之堂儒学馆”是周春健创办的家庭博物馆,藏有学人手迹、传统书札逾千种。去年5月,曾成功举办“爝火不息——习之堂藏老讲义百种特展”,受到社会关注。举办此次“百年家书”特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特别意义。

 

【记者】钟哲 实习生梁嘉颖

(来源:南方Plus)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