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庆专栏 | 中大展出百年家书,展览对公众开放

      9月26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广东伦理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百年家书——习之堂藏家书百种特展”在中山大学锡昌堂开展。本次展览时间为9月26日至12月26日,对公众开放。

      向前辈们学习如何营造家、如何铸造爱

      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叶金宝表示,本次展览对我们从事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传播有着重要意义。广东省团委副书记唐锐说,家庭教育是每个青少年人生当中接受到的第一种教育。通过展览并结合新媒体传播,把好的作品、文化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获得更大、更广泛的传播。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说,家是爱的生长点,我们在爱家的过程中体会到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回归家庭的爱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起点。本次展览引领我们向前辈们学习如何营造家、如何铸造爱,相信通过本次学习能够把爱延伸到学习生活的各方面。

      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表示,家书展览让我们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的亲情,对现代社会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展览的筹划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说,家书不光是情感、不光是家庭亲情,也有做人的引领,包括对国家、对社会的关爱。他说,此次收藏的家书没有太多的名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真实日常生活,恰好是能够反映一种本源的观念状态。民间的书信经过收藏、整理和展览、出版,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官方文献。

 

百种家书分为五类

 

      百种家书,据其内容厘为五类:

      一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主要展示父母对儿女之教导关爱,以及儿女对父母之孝顺敬重,以强调“父子有亲”之伦理意义。

      二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主要展示兄弟姐妹之间血缘上之手足深情,事业上之相互支持,以强调“兄友弟恭”之伦理意义。

      三曰“君子之道,造端夫妇”,主要展示夫妇之间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之亲情与态度,并强调婚姻家庭在社会构成中之重要地位。

      四曰“立身行道,家奉严君”,主要展示作为子女后辈,当永远铭记先人教导,立身行道,慎终追远,努力营就好各自家庭事业。

      五曰“先严手泽,躬行传承”,则主要收录先君当年致吾书信以及吾致小女书信数通,以见一家三代家庭文化之传承。

      记者注意到,此次展览中,不乏名人后人写的书信,如:郑振铎之子郑尔康致袁锦翔,叶圣陶之子叶至善致《中国教育报》编辑部、章太炎之孙章念驰致李楚材等。

 

(来源:广州日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