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之名家讲坛预告 | 山口一郎:作为国际哲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论

谦之名家讲坛第三十七期

 

 

 

-讲座信息-

 

主题:作为国际哲学研究的现象学方法论

主讲人:山口一郎 日本东洋大学 教授

主持人:方向红 中山大学哲学系 教授

评论人:朱    刚 中山大学哲学系 教授

时    间:2018年11月19日10:00-12:00

地    点:中山大学哲学系 锡昌堂515室

 

-主讲人简介-

 

山口一郎

1947年 出生于宫琦县。

1974年 于上智大学大学院文学部完成哲学专业硕士课程。

1979年 于德国巴伐利亚州慕尼黑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1984年 于德国波鸿大学哲学部哲学科任研究助理。

1990年 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维藤/黑尔德克私立大学任比较思想及日语讲师。

1994年 于德国北莱茵州·威斯特法伦州波鸿大学取得教授资格。

1996年 任东洋大学文学部教授。

2013年 任东洋大学文学部客座教授。

2015年 任东洋大学名誉教授。

 

-讲座信息-

 

在我们所生活的现代,当追问国际哲学的研究方法时,只要国际哲学是哲学,显然就必须是能够将2011年3月11日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或直接或间接地纳入考察对象的哲学。哲学研究必须自觉到,在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的生存基础濒临危机之际,人的研究生活的根基也面临崩溃的危机。“核泄漏事故”是人祸,全球变暖也是人祸,所有公害和战争,都是人类自身行为的结果。对于直面此种生存危机的人类来说,哲学作为能将人的生存和行动整体加以批判考察的学问,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在此之际,中心课题之一就是追问支撑现代技术文明的自然科学研究,在社会性存在的人之存在中的适当位置和意义。对于这一问题,若尚未明确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射程,便无法回答。要回答这一问题,同时还必须要能呈示出,意味着明确精神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且统合各个学科的哲学的方法论。关于这一哲学的方法论,我想通过明确现代哲学主流之一的现象学的方法论、明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数学化”的现代技术文明批判之骨骼,以明确今后国际哲学的方法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