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文:李锦全——一位摇着旧蒲扇的大先生

      我在武汉大学读本科用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是萧萐父、李锦全先生主编的,“李锦全”这个名字从此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到中山大学读研并留校,与先生的交往越来越多,对他的学问与人格越来越有了切身的认识。
      先生毕生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宽广,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沉思,二是“矛盾融合、承传创新”的哲学史观,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在不同的问题意识导引下从事的一系列倍受瞩目的学术研究,使他成为专业意义上的学人;将各别的、具体的、微观的学术研究上升为整体的、抽象的、宏大的哲学史观,使他成为学科意义上的哲学史家;把书斋里的学问与火热的时代担当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成为当代意义上的建设者。学人、哲学史家、建设者组合成了先生的“学术儒”形象。
      先生同样有着“君子儒”形象。他不是社交场上的“风派”,其居室一直挂着一副对联:“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似天上云卷云舒。”他也不是名利场上的“风派”,其诗集《思空斋诗草》(存诗682首)的《自序》写道:“寄身世于流水行云,托遐思于美人香草。”心灵深处的“道法自然”,使先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学生的敬爱以及社会的景仰。
      哲人其萎。我为先生撰写的挽联是:“贯通文史哲,康乐园里,百年旷达忧患,难忘那把旧蒲扇;兼综儒释道,思空斋中,十卷守正创新,缅怀这位大先生。”李锦全,这位淡泊地摇着那把旧蒲扇的大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李锦全先生2015年九十华诞合影,后排左一为作者杨海文

 

 

李锦全先生2025年九十九岁生日合影,后排右一为作者杨海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