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达文:艰辛历程 记忆犹新 ——陪伴李锦全老师的四次出差的记忆
惊闻锦全老师辞世,深感悲戚。上世纪陪同李师四次出差的艰辛历程,浮现眼前。
我是1977年转承中国哲学的教学工作的。尚未入门,幸得李师呵护,多次带我出差参加学术会议,让我有机会向前辈请教。


第一次出差,是1979年夏赴太原参加中国哲学史学会的成立大会。那个年代经费奇缺,李师和我先行坐火车到石家庄,零晨4时抵达,在车站坐了四个小时才得以上车奔太原。会后大会安排去大同参观石窟,再上火车已经没有坐位。师徒俩只好钻入硬座底下躺到北京。入住一个煤矿学校的招待所,9元一晚,其简陋为当今学子难以想象。
第二次出差,是赴四川大学参加肖萐父、李锦全俩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材审稿会。历时半个月,得萧师、卿希泰诸先生多方指点。回程走长江三峡,两岸猿声已不闻,萧、李二师为诗仙,吟风弄月尤传情。只是萧师的训示至今未能遵照:既不会喝酒,又不会写诗,怎么做哲学?
第三次出差,是1984年赴山东邹县参加孟子研讨会。我们得先坐火车到洛阳,然后转去山东,转车后也没有坐位,李师和我把行李放在车门旁边,作为垫子坐着。我的行李袋还是帆布做的,口子都被坐裂开了。我们先期至泰安,登泰山,第二天走路下山,花了四个小时。入住宾馆,腿已抬不起来,第三天还是赴会。会后又得到洛阳转车。买不到票,通过朋友找到列车乘务员送上卧铺车厢,我们坐在车厢的过道上。回到广州,熬了约三十个小时。是时李师已年近六十。
第四次为1992年去河南开封参加宋学研讨会。由于火车晚点,李师和我在广州车站候车,足足呆了十一个小时。回程还好,李师坐了卧铺,我和少明、重庆挤在硬座上。当年少明容易晕车,硬撑着回来。艰辛的历程,记忆犹新。

再也没机会陪李师坐车了,李师上登仙界,不再受世间奔波之苦,更能享受终极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