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系教师潘大为与合作者的团队荣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三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image-20250312094849-1

       近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公布了第三届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此次评奖一等奖不超过参评成果的10%,二等奖不超过15%,三等奖不超过25%。我系教师潘大为及合作者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的成果《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以中法合办核学院为例》在众多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学术论文类一等奖哲学系潘大为系该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袁岑溪教授、徐瑶研究员、王为教授系该项成果的第二、三、四位完成人。

 

获奖成果介绍

成果名称:《中外合作办学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以中法合办核学院为例》

发表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发表时间:2024年第二期

       该研究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为案例,深入剖析中法合作办学在工程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主权等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出“以我为主、批判吸收”的中外合作办学路径,为新时代我国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该研究通过跨学科方法,结合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系统总结了中法融合教育模式从“原汁原味移植”到“本土化创新”的转型经验,彰显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项目影响

    本研究作为我系教师潘大为主持的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号:E-NYDQHGC20202222)的重要研究成果,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成果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不仅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提供了有益启示,而且为哲学学科在跨学科研究中探索教育本质与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潘大为与合作者共同组成的团队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哲学系在积极推动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开展“新文科”建设的一次宝贵经验。未来,哲学系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大力推动文理交叉、文医交叉研究,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新医科”创新融合,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