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遇,沐光而行——哲学系“百年树人,何以哲学”校友论坛暨张小龙校友分享会”顺利举行
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深植我系人文关怀,在中山大学哲学系2005级校友、粉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小龙的支持下,中山大学哲学系“百年树人,何以哲学”校友论坛暨张小龙校友分享会于9月23日顺利举行。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系党委王丽霞书记、陈琼芝副书记等老师,PPE专业以及其他专业同学参与此次活动。
首先,哲学系主任张伟教授介绍了“百年树人,何以哲学”系列活动的初衷,对张小龙校友亲临分享致以衷心感谢。他提出,校友论坛旨在通过校友的视角分享行业与哲学、时代和哲学、人生与哲学的思考,启发同学们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想法、有情怀、有担当的人。谈到为什么要学PPE,他指出没有任何一门学问是独立的,在学科融合中更能回应时代、社会提出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不仅仅从书本中学习哲学,更在实践中历练自己。

上下求索,砥砺深耕
张小龙校友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认为“哲学”是他在校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词,而与此同时,他也做出许多不同的尝试,如参加法学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做一件事容易,而做好一件事却并不容易,漫漫长路,哲学为他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让他能砥砺深耕,勇毅前行。他说:“在学校我会好好学习,因为在学校学习的效率才是最高的……”事实也正如他所言。他还身体力行,将哲学学习中的儒家思想、现象学原理等融入生活与工作中:他将仁爱贯彻始终,而不是机械性地量化;他回归自我价值认同,找寻纯粹的人文关怀,进而构筑信而美的社会。由此知之,哲学是可以有用的,要用心地去体会它、使用它。
敢为人先,巧识机遇
张小龙校友的创业经历也带给我们诸多启发。用心、创新,这两个词概括了他的整个创业生涯。“年轻人要不惜力气。”从业伊始,他就花更长的时间备课,也会耐心地回复每一位学生的邮件,他也因此迅速成长。一年的时间,从讲不清楚课到肖像被用于招生宣传,他完成了传奇般的蜕变。“只要很认真、很用心地去做,就会有差异化。”在创业初期,他用赚取的资金回馈用户来获取用户信任,这种长谋远划的目光帮助他在事业上闯出一片新天地。创业路上,他始终坚持着开放、创新的心态:他喜欢跟各行各业的人沟通,在交流中思索着如何改善服务;他不断在技术更新上投入资金,实现了自己“用最好的资源,以最高的效率,凭最低的价格,提供最好的服务”的雄心壮志。纵观张校友创业生涯,我们学习到,想要做成一件事,前提是用心,关键是创新。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从讲座开始到结尾,张小龙校友口中频频出现“哲学”二字。他回顾自己的求学与创业之路,我们和他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哲学对他的影响,“读这些哲学家的著作,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很渺小。”他说:“我是一个性善论者。”于是他和人打交道时给予经过观察后的信任。他明白“主观的客观性是比客观的客观性还要客观的”,于是他能坚持善待顾客,打造一个金子般的品牌。可以说,张小龙校友,用自己全部的经历教授我们如何对待哲学——要用哲学指导我们的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在讲座交流答疑环节,张小龙校友被问及在创业过程中是否模仿过他人时,他坦率地承认,他在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会想着去模仿他人,但仍然强调创新对于创业的重要性。当被问到如何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平衡时,张小龙校友指出,人的时间其实是比较多的,关键在于提高效率。最后他建议,关于经济、创业信息的获取,除了读书看报之外,还可以尝试听听靠谱的人的分享。
此次中山大学“百年树人,何以哲学”校友论坛暨张小龙校友分享会圆满结束,同学们从中深刻地认识到了哲学与个人、哲学与社会、哲学与世界的紧密联系。相信在校友的启发下,同学们能更好地思考人生方向,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大人的力量。
张小龙校友的精彩分享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启发:
陈喻嘉:在听完张小龙学长生动有趣的分享之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政治、经济、哲学之间的有机关联,加深对PPE这个专业的了解,提高了对它的期待。同时,在学长的分享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要一丝不苟地学习,在学习中需精益求精,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曾黎:“百年树人,何以哲学,情系中大,心怀教育”,数年求学,孜孜不倦于清贫和艰苦中追求真理;三年迷茫,执教磨砺在蜕变中深思价值的选择;十年创业,创新的果敢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终铸就行业的巨变……张学长用风趣和富含哲理的言语,从政,经,哲三个角度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创新进步,社会责任,仁心信任……听完总觉意犹未尽,感触深远。
陈俊宏:张小龙学长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他的人生经历不仅让我对“认真”和“反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启发了我思考看似“晦涩”的哲学理论如何与实践结合。同时,小龙学长对哲学、经济和政治的深刻见解,让我认识到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将事情做到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