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2024届毕业大会暨学位授予仪式隆重举行
2024年6月24日,中山大学哲学系2024届毕业大会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锡昌堂801讲学厅隆重举行,哲学系系主任张伟教授、系党委王丽霞书记、系党委陈琼芝副书记、主礼教授、教师代表、全体2024届毕业生以及家长代表参加。大会由哲学系副主任沈榆平副教授主持。
歌唱青春,情满校园

会前,毕业生代表用歌声串联起大学的珍贵回忆。共同演唱《起风了》《city of stars》《孤勇者》回望难忘的校园时光,以《送别》讲述难舍之情,以《明天会更好》寄托美好憧憬,唱响《岁月如歌》,随着《如愿》的旋律流转,祝愿母校繁荣昌盛、师生同学情谊长存。合唱《山高水长》将对母校的深情推向高潮。
大会启幕,情续百年
下午3时,在热烈的掌声中,主礼教授健步入场。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系主任张伟教授代表哲学系,向全体毕业生致以诚挚的祝福和深切的期望。张伟教授表示,今年毕业的同学们,有幸成为中山大学新百年的第一批校友,这既是一份荣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大家不仅分享了中大百年的辉煌,更肩负起维护这份荣光的重要使命。紧接着,张伟教授巧妙地引出了哲学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思考。他强调,哲学不仅仅是对理性的追求,同时也应当深入探讨情感的世界。因为情感同样拥有其独特的道理和逻辑。正如朱谦之先生所倡导的“唯情论”,认为宇宙本体即是生命本身,真理的认识来源于“真情”而非单是纯粹的理性。在此基础上,张伟教授进一步阐述了中大哲学系的“有情”传统。他提到,从朱谦之先生的“唯情论”到冯达文先生提出的“情本论”,这一传统不仅展现了中大哲学系对情感价值的重视,更在东西哲学互融互鉴中,形成了对“人是什么?”这一古老问题的独特理解。张伟教授指出,人不仅是理性的存在者,更应当是有情的理性存在者,这样的理解才能更为整全地理解人本身。
最后,张伟教授代表哲学系和所有老师,向毕业生们表达了真诚的祝贺和深深的祝福。他鼓励毕业生们不仅要承担起对中大荣光的责任,更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以“有情的理性存在者”的姿态迎接未来。
荣誉嘉奖,再铸辉煌
随后,导师代表陈少明教授、张伟教授、李萍教授、李兰芬教授、黄敏教授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导师代表刘虎教授、郑辟瑞教授、周春健教授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


春华秋实,拨穗礼成
砥砺数载,踏实前行,同学们历经数年的磨砺与坚持,终于迎来了毕业的辉煌时刻,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系主任张伟教授为哲学系学位获得者拨穗,并颁发学位证书。

话别同窗,砥砺前行

在毕业生代表发言环节,本科生毕业生代表王佳鸿同学分享了自己大学四年的成长和感悟,并向母校和师长表达了感激之情。他祝愿同学们未来在各自的领域里继续发光发热,矢志不渝地传承百年中大精神,坚定“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信念,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研究生毕业生代表樊辰之同学回顾了自己在哲学系度过的充实、快乐且幸福的七年时光,并对即将迈向新人生阶段的同学们送上了祝福。她提到,作为毕业生,要时刻牢记中大哲学人的使命和责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担当作为的时代篇章,并祝愿所有毕业生前程似锦,光明灿烂。
恩师寄语,殷切期望

导师代表陈少明教授向全体毕业生赠送毕业寄语,表达对毕业生们的深深祝福和殷切期望。陈少明教授提到,中国哲学的核心,从孔子、孟子到庄子,都强调了快乐的重要性,特别是宋明理学家教导弟子学圣人的要诀,就是寻“孔颜乐处”。陈少明教授指出,“孔颜之乐”的要害,是要克服“忧”,好忧的人,会常常患得患失,便永无快乐可言。因此,忘忧才是快乐的秘诀。进而言之,乐观不是一时的心情,而是人生的态度。哲学没有功利的考虑,也没有得失可计较,最适合培养这种态度。
由此,陈少明教授嘱托毕业生们,在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刻,大家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应不忘初心,将所有的努力与付出视为创造快乐的能量。他鼓励毕业生们在面对挫折时,保持刚健奋发、坚韧达观的精神气质,这是也学哲学者应有的精神气质。最后,陈少明教授强调,哲学不仅给予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端正对生命的态度。
新程启航,情谊长存
系党委王丽霞书记和主任张伟教授向2024届的校友理事颁发聘书,并赠送百年校庆纪念徽章。

最后,全体毕业生起立奏唱校歌,毕业生代表向主礼教授送上鲜花,感谢老师辛勤付出,感恩母校栽培。至此,2024届毕业大会圆满落幕。

同步直播,共享感动
此次毕业大会在锡昌堂103、515的分会场同步进行现场直播,在直播过程中,家长们挥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珍贵的瞬间,分享着内心的喜悦与骄傲。分会场同样充满了温馨与感动,将毕业季的喜悦在此刻定格。


世纪中大,情牵哲学。祝愿毕业生们在未来的岁月里扬帆起航,逐梦山海,也诚挚邀请诸位共同迎接母校百年华诞,共同书写中大哲学系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