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青青,粽香四溢 | 哲学系粽子节活动回顾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渔家傲》 宋·欧阳修
2024年6月7日下午,由哲学系学生会承办、哲学系工会协办的端午粽子节活动于锡昌堂103室成功举办。哲学系师生广泛参与,在粽叶清香中传递节日祝福与温情关怀。
现场用艾草篮子、传统香囊和节日贺卡等精心布置,节日氛围浓厚。
在签到处,工作人员将雄黄酒点在到场师生们的手背上。古时端午,人们取雄黄酒涂抹在幼童手足处,认为此有驱虫防病之效。今天,我们复此节俗,祝愿亲爱的师友端午安康。

既是端午,怎能不食粽?现场准备了口味多样的粽子,不仅有传统的咸肉粽、蛋黄粽、豆沙碱水粽和金丝蜜枣粽,还有惊喜“隐藏款”瑶柱咸肉粽。美食在手,香囊在佩,正是人间好时节。
现场还布置了民俗游戏打卡点,师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趣味节俗,欢声笑语一片。
投壶来源于先秦射礼,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手执游戏箭矢的师生凝神投掷,围观者喝彩阵阵,在轻松的氛围中沉浸式体验古韵文化。

古人认为,端午正当一年中阳刚正气汇集之极,因此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日可以直竖于地,由此衍生出端午“立蛋”的传统节俗。师生们在桌前紧盯小鸡蛋里的“大乾坤”,为立稳鸡蛋寻找最佳平衡点,兴致盎然。
五彩绳的五色被古人视为五行中的不同元素的对应,代表着宇宙间的自然力量,在端午节佩戴五彩绳有祈福纳吉的寓意。
会场屏幕播放着编织五彩绳的教学视频,到场师生可自取五色彩绳进行编织,搭配驱邪避疫的香囊一同佩戴,表达美好的节日寄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