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携手“好拾光”的故事,走向我们的百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长者们携带着那段“好时光”的记忆,

沉淀了岁月变迁与沧海桑田的痕迹。

如今时代日新月异,学校也几经变化,

面对生命中的长者、校园里的前辈,

青年们更应承担起“文化反哺”的责任,

别让他们成为孤岛。

 

活动总述

       4月14日早上9:00-11:00,“携手共学 共话百年”好拾光智能手机培训活动如约而至。青年学生志愿者与中大退休教职工齐聚一堂,在老人活动中心101多功能厅中展现了温馨和谐的老、青交流画面。学生们为长者悉心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老人们则聊起自己与“老中大”邂逅的故事。“当年好”与“明天见”在这一刻完美融合,共同走向中大百年。

 

携手共学,智能手机培训活动

       在活动开办之前,哲学系团委的同学们已经精心编写了“智能手机使用教程”,详细地写了大家最关心、最实用的手机使用技巧。志愿者们提前集体学习、熟悉了教程中的具体内容,以便更好地为老人们讲解。

       志愿者们借助文本,为长者们悉心介绍手机使用功能、防诈骗温馨提醒,同时也运用生活经验解答了他们使用过程中的疑惑。得解后长者们很高兴,说在这场活动中掌握了更多智能手机使用知识,能更好地跟紧现代社会的发展。

 

共话百年

“       能讲讲您当初在中大的故事吗?”面对志愿者们对中大过往的好奇,长者们也敞开心扉、侃侃而谈。我们有幸采访到曾任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物理系副主任等的罗蔚茵教授。她说:“中大是自己最亲爱的母校,给了自己如母亲般的温暖和滋养。”当谈起在中大记忆深刻的故事时,教授说自己曾有一个学生,中大学成后到美国留学;而当别人问他在中大求学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老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罗蔚茵老师,这段情谊暖暖的话表现出他们的师生情长。

       我们还采访到原中大城市与资源规划系的学者邓良炳先生。他在中大读书和工作期间在学术上做了不少贡献,他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积极推动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地图的绘制和邮票宣传。他作为主要作者在《地图》杂志撰文《〈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航空像片图〉的设计特色》,让人们了解到鼎湖山邮票地图的重要意义和背后故事。不仅如此,邓先生还向中山大学博物馆捐赠了《鼎湖山·白鹏》及《鼎湖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邮票四枚,体现了他对学校真切的情感。

       在长者们娓娓道来的叙事中,“百年中大”逐渐变得清晰和具像化。但愿在我们手中、在未来,中大能拥有更光明的明天。

 

结语

       作为哲学系品牌活动之一,“携手共学 共话百年”好拾光智能手机培训活动受到了一致好评。志愿者们与长者们彼此学习、共同进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活动结束后,几位老教授对志愿者们提出了表扬:“今天谢谢你,电脑问题在你的提醒下,有了办法解决。”“我今天很有收获!谢谢你们志愿者牺牲自己的时间,热情负责地辅导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师们。”本次活动圆满落幕,未来哲学系和志愿者们仍将继续传递爱与关怀,弘扬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

image-20240508103736-1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