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领略前辈学人治学风貌,“吉光片羽”卡片展在中大开幕
2023-03-31 作者:麻煜科 来源:人民日报
3月29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主办,习之堂儒学馆承办的“吉光片羽——习之堂藏学术资料卡片展”在中山大学南校园锡昌堂一楼多功能厅开幕。展览以习之堂儒学馆藏学术资料卡片数百张为内容,生动呈现了老一辈文人学者读书治学的精神风貌。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9月29日。
开幕式现场
谈及策展初衷,习之堂主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春健表示,缘起于近来备受大众热议的Chat GPT。“以前文人学士多将读书过程中心得感悟或相关资料手录为卡片,以便检寻利用。随着电脑的普及,世人的阅读方式以至生活方式都受到极大改变,手写卡片渐而成为一种模糊历史记忆。Chat GPT的横空出世,带来新的冲击性科技革命,却也使人‘机心’萌露,人类之思考力亦受到很大抑制,这是很令人担心的。而学术资料卡片以原始的一种读书方法,一种治学方法,它代表一种传统,跟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餐式阅读正好形成一个对比,所以希望大家通过观赏这些展品能够受到一些启发,在大家在快步向前走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秉持我们的一些美好的或者优良的一些传统。”
据了解,本次展览展示的卡片横跨文史哲等多个学科门类,既有王利器先生手书的“古籍校勘资料卡片”,也有张政烺先生手书的“马克思全集语录卡片”,又有傅璇琮先生手书的“蒙文学习资料卡片”,还有1979年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卡片”杂志社印制的资料卡片等,内容丰富,令人赞叹。
展览现场
作为“卡片年代”的亲历者,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梁庆寅感受颇深,“我当年就是既使用过卡片,也制作过卡片。早些年在中大图书馆和哲学系资料室借书的时候,有很多跟药匣子一样的小抽屉,抽屉一拉便有许多编目卡,上面有作者、出版社和书籍概要,平常用这种卡片最多。在写《牟子理惑论释译》时,由于当时图书馆的书不让外借,也是借助卡片的功能才能进行整理研究。”
此外,卡片除了彰显前辈学人的治学印记,在梁庆寅看来,观众还可以透过卡片承载的精神,回到历史现场,唤醒历史记忆。“现在电脑等工具非常发达,但不意味着做学问、做研究也能轻轻松松。在拥抱科技的同时,我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依旧要秉持踏实、本分的理念。这也是我对展览‘格物育人’功能的一种期待。”梁庆寅说。
近年来,中山大学哲学系携手习之堂儒学馆举办多个主题性展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山大学哲学系主任张伟表示,展览的举办,目的在于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也能让学生们触摸到优秀传统文化,探索新的培养整全人格的教学模式。
【文】麻煜科
【图】主办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