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刘作译著:《康德<伦理形而上学的奠基>系统释义》 出版

       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编的“康德哲学与当代社会译丛”的第二部作品《康德<伦理形而上学的奠基>系统释义》正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为德国哈勒大学教授海勒·克勒梅 (Heiner F. Klemme),原书名为 Kants "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Sitten" Ein systematischer Kommentar,在国际学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该书译者为中山大学哲学系刘作副教授。

       该书对康德的《伦理形而上学奠基》(以下简称《奠基》)做出详细而系统的解读。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康德的自由概念、康德实践哲学的背景——沃尔夫哲学以及康德的能力学说对《奠基》的基本问题和语境做出详细的介绍和梳理。这是理解《奠基》乃至于康德整个实践哲学的基础;第二部分从“善的意志”、“义务的概念”、“敬重的情感”等核心概念来解读《奠基》的前言和第一章;第三部分系统解读《奠基》第二章,作者仔细探讨康德对命令概念的分类、定言命令的诸公式的具体含义,康德对诸义务的推导以及回应学界的争议;第四部分讨论《奠基》第三章,从“自由和自律”、“自由和理性”、“理性和兴趣”这些概念出发探讨定言命令的可能性问题,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解释与目前英语世界的解读有很大的区别,值得汉语学界借鉴;第五部分,作者详细地列举出康德之后对康德《奠基》以及其实践哲学的批评,并做出一些回应,这些批判和回应也是目前学界所关注的。译者在翻译该书时,有一些关键术语与目前的学界的翻译有些区别。比如,学界通常把  Sitten 与 Moral 不做区分,都翻译为“道德”。译者区分二者,将 Sitten 翻译为“伦理”。这些都有待于学界进一步研讨。

       “康德哲学与当代社会译丛”由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编,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科政副教授与中山大学哲学系刘作副教授共同担任执行主编,旨在推进汉语康德哲学研究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探索与开拓哲学理论与当代社会各领域交流影响的可能性。编译队伍由国内康德研究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中青年骨干组成,他们有着扎实的学术训练,熟悉康德著作与国内外研究前沿,并且具备一定的哲学翻译训练与经验。译丛选取当代国外学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其作者大多是世界康德研究与德国古代哲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目前,译丛规划分三辑出版十部译著,并陆续吸收新的项目。第一辑含四部译著,除已经出版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中的康德》和《康德<伦理形而上学的奠基>系统释义》外,其余两部分别是:[德]福尔克尔·格哈特著,《康德的“永久和平”构想:一种政治理论》,孙迎智译;[德]迪特·舍内克著,《康德的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概念:一种发展史的研究》,舒远招译。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