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学公开课 | 哲学系:为什么哲学思考(philosophize)?

        2021年,中山大学启动实施大类集中培养,一年级本科生在广州南校园学习生活。专业导学公开课以大类实验班为单元,由实验班内各院系共同开设,各院长、系主任、学科带头人走上讲台,帮助一年级新生了解学科专业,拓展学科视野,培养专业志趣。

        2021年12月3日,哲学系在广州校区南校园第三教学楼讲学厅为2021级人文实验班开设专业导学公开课。本次导学公开课主题为“为什么哲学思考(philosophize)?”,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张伟老师主讲,哲学系沈榆平副主任主持,300余名人文实验班新生到场聆听了本次导学公开课。

        张伟教授首先从哲学的词源引入,说明了“哲学”一词在原始意义上是一个动词,在希腊文中是“爱智慧”、“追求智慧”之意。张教授提到,在毕达哥拉斯传说中,哲学家是在运动场上的静观者。他通过对希罗多德《历史》中所记载的梭伦与克洛伊索斯有关“最幸福的人”的讨论中引出,我们一直处在对幸福的追求当中,我们始终处在追求智慧的路上。古代希腊对哲学的思考,关注着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着对真理、智慧的追求。哲学思考是与每个人都切身的最大问题,是一种讲道理的方式。他强调,真正的智慧需要每个人用悠长的一生去寻找,启发了同学们追寻哲学与人生的意义。

        随后,张教授以时间为线索,藉着对“真理”不尽相同的思考,展示了哲学由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早期近代的发展。哲学在与古典神话(诗学)、神学乃至科学的争执中不断丰富着自身。面对着神、人与自然之间的根本关系,早期近代的思想家试图找寻一种新的方法去获得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想。张教授指出,培根的《新大西岛》给予早期近代一种新的拯救与希望,即科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取代基督宗教的位置。而且科学不仅仅能够救助我们的精神也能够救助我们的肉身。张教授以一个个哲学故事引导同学们思考:科学发展至今,我们的时代已经日渐成为了一个信仰科学的时代。而我们是否又在这个时代感受到了新的不安与恐惧?

        最后,张伟教授藉柏拉图的洞穴喻对西方哲学的演进做了勾画,并对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生 存境况做了反省。张教授寄语人文实验班的同学们,无论选择的学科是什么,都要谨记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之上,哲学可以是深邃且高贵的,也可以是温暖的,而这恰恰是因为人本身是深邃、高贵、温暖的。他期待同学们可以藉着“哲学思考”去体味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深邃、高贵与温暖。

        本次授课对2021级人文实验班同学来说是一次收获颇丰的哲学航行之旅。相信新一代中大学子能够在对智慧的追求当中,体悟哲学之思,在新时代中展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