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伦理复苏与重建”2021年广东伦理学年会暨伦理学青年学术论坛顺利召开

       2021年广东伦理学年会暨伦理学青年学术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得到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指导和大力支持,由广东伦理学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哲学系和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协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社会伦理复苏与重建”,大会通过结合线上腾讯会议与线下会场,为全国各地共600多位参会者提供了一场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伦理学思想盛宴。 

       21日上午8点40分,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广东伦理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哲学系伦理学学科负责人朱刚教授宣布大会正式开幕。朱刚常务副会长说,本次论坛的宗旨:一是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力求促进社会道德共识的达成,推动社会凝聚力的形成;二是积极推进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建设,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三是加强文明对话与全球伦理的建构,更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朱刚代表广东伦理学学会衷心感谢省社科联领导长期以来对本学会的指导、关怀,特别是广东省社科联“扶持省社科类基础学科学术性社团发展”项目经费的支持;感谢学界同仁的鼎力支持;感谢会员们和青年学子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广东伦理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滨教授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筹备情况。林滨副会长说,因疫情防控的需要,2021年广东伦理学年会及相关的会员学术活动安排一直处在不断变化中,经过较长时间的筹备、酝酿和调整,最终确立了此次大会的主题“社会伦理复苏与重建”,以及会议形式:2021年广东伦理学年会暨伦理学青年学术论坛。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伦理学界5位重量级的学者作大会主旨报告,并安排了22位全国伦理学界的青年学人,围绕主题在青年论坛上共探学术前沿,大会特邀请了16位专家学者和期刊主编给青年学子以精心指导。

       中国伦理学会名誉副会长、广东伦理学学会会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主持了上午“社会伦理复苏与重建”的大会主旨报告。李萍会长说,面对世界百年未遇的大变局,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与伦理关系的巨大挑战,社会伦理的复苏与重建,成为了当今世界人类需要共同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伦理学是一个有深厚学术传统和理论积淀的学科,更是一个以社会关怀为己任的学科,应承担起我们的使命。

       接着李萍会长介绍了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主题报告会的五位专家。她说:“我们今天请的五位专家虽各有不同专攻和成就,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他们都是既有深厚学术造诣,又有深切社会关怀的学者。而且对伦理学青年学子而言,他们和下午青年论坛的各位专家教授们一起担负着指导青年的导师责任。”

       首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清华大学资深教授、人文学院万俊人院长以“开放社会的伦理建构及其挑战”为题,深入浅出地归纳了开放社会的特征及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开放社会伦理建构的路径和挑战,并呼吁广大伦理学青年才俊,要在新生活、新领域、新现象中发现伦理学研究的新问题。

       第二位报告人是中国伦理学会名誉副会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东南大学资深教授、道德发展研究院院长樊和平教授。他以“公共物品与社会至善”为题,富有原创性地对社会公平-效率问题、分配正义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等进行诠释,并提出以“伦理型公共物品”补充“发展型公共物品”,以贯彻伦理学的关怀理念,追求社会至善。

       第三位报告人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伦理学学科点学术带头人邓安庆教授。他报告了“社会是如何可能的?——‘社会伦理’的基本前提之思考”,强调伦理发生的现实场域是社会,社会追求公正是共同体和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伦理原则,其四个基础是自由独立的个人、平等的主体、相互的需要、分工与协作。

       第四位报告人是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李义天教授。他围绕“美德之心与平凡生活”,指出平凡生活具有日常性、社会性、一般性和连续性等基本特征,伦理学要尽其所能地为平凡生活编织更具韧性的防护网,弥补其脆弱方面,使之更加坚强稳固。

       最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哲学系朱刚教授以“心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论现象学还原的工夫论意义”为题,从现象学角度探讨了生活方式的问题,认为现象学还原具有深层次的工夫论意义,可以引发人整个心性的改变,最终以必然的方式规定生活的整体实践,从根本上转变人的生活方式。

五位主题报告嘉宾
(第一行:万俊人教授、樊和平教授
第二行:邓安庆教授、李义天教授、朱刚教授)

       下午,本次年会分四个专题展开“伦理学青年论坛”。征稿期间共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经过近两个月的评审和邀请,最终来自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的22位青年学者在青年论坛进行发言。本次青年论坛还得到《道德与文明》《江海学刊》《东南大学学报》《学术研究》等学术期刊及省内外伦理学专家的大力支持,16位知名专家、期刊主编分别在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理论、实践伦理问题、2020年广东伦理学学会课题专题研讨四个分论坛对青年学者的论文、报告进行在线指导。

       本次大会以线上会议与线下会场相结合、主题报告与青年论坛相结合的会议形式,在全国伦理学界得到了极佳的反响,既展现了广东伦理学人扎实、务实、面向现实的学理追求与治学风格,也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交流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以重要的学术与现实课题为指向,以热烈的学术研讨和思想争鸣为根本,实事求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方案。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