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黄敏《分析哲学导论》出版

·

出版信息

书 名:分析哲学导论(修订版)

作  者:黄敏 著

出版日期:2021-04

主 题 词:分析哲学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讲授分析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从古典实用主义哲学开始,以理想语言学派为主,兼及日常语言学派,涵盖早、中期分析哲学最为重要的十余位哲学家,着重展示分析哲学的工作方式和深层动机。与通常专注于哲学家的历史综述式导论不同,本书着力于学理脉络的挖掘,力图让读者直接面对分析哲学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经验,为进入分析哲学当前讨论打下基础。本书在2009年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写和优化,是一本适合哲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适于有一定欧洲近代哲学史基础的普通或专业读者了解分析哲学之用。

 

作者简介

黄敏,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分析哲学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人类知识的基础架构,研究领域涉及逻辑哲学、语言哲学、知识论、科学哲学、早期分析哲学以及欧洲早期近代哲学;主要论著有专著《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文本疏义》、《知识之锚——从语境原则到语境主义知识论》,研究生教材《哲学分析教程》,译著《弗雷格——语言哲学》(迈克尔·达米特原著)。

 

第二版序

本书的目的是为有心了解分析哲学、并愿意花时间探究什么是分析哲学的读者,提供足够系统的读物,从而引领身处非英语国家的读者进入分析哲学传统。从本书初版产生的社会反响(考虑到它欠佳的完成度)来看,这方面的需求虽然算不上大,但还是相当稳定。这就是本书再版的原因。

一般说来,书的出版对于作者来说就是后悔的开始。本书第一版就是如此。再版经历了大幅度修改。除了第六章,其他各章都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内容的划分更加明确,稍加努力,读者基本上就可以找到逻辑线索,从而建立系统的理解。语言也经过全面打磨,阅读的舒适度得到提升。第一版遭到批评的第一章重写了三分之二,希望能让读者在初读本书时不至于因为不适应,而放弃阅读的努力。第四、五、七章的改写量差不多超过了一半,这主要是因为我在一些问题的理解上发生了变化。第十三章删掉了塞尔的意向性理论,这部分内容不能体现日常语言哲学的特色。这一章增加了对常识观点的概括,以及赖尔的心灵哲学与范畴区分的基本内容。这样读者就可以窥见日常语言哲学的概貌。第十四章增加了关于实在论问题的一节。

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变化。删掉了插在正文中原本不多的几处文本框,相应的内容或者放到脚注中,或者打散放在正文里。正文中出现的思考题和练习题经过了更新,思考题的数量增加了。这些问题为本书打开了互动环节,认真对待它们,将使读者参与深度内容的生成,让阅读更有建设性。

“阅读建议”环节经过了扩充。原来这个环节只包含展示相应章节内容的核心文献,现在添加了扩展学习所需要的参考资料。所选择的尽量属于易得且易读的导论性材料,在需要时,也会简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特点。

修订版增加了人名索引,主题索引也重新做过,请读者善用。

对许多读者来说,分析哲学都不在其智力的舒适区内。但是,只有挑战性的任务才有可能让人得到提升。这次修订并未在难度和深度方面妥协。读者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决定选读哪些内容。

本书不适于应试型阅读,既没有醒目的知识点,也不提供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的标准答案。大部分情况下,读者要动用自己的脑力来消化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观点和理论的表述。这就是建立概念联系、绘制思想地图、形成思考路径的过程。笔者认为,这样才能学到哲学。

除了第四、五两章有少量内容重合,本书与笔者出版于2018年3月的《哲学分析教程》是相互独立的著作。它们在写作目的和内容上都不相同。《哲学分析教程》是一部研究生教材,专门讲述哲学分析的方法论,在深度上胜于本书,而在内容上偏窄。本书则致力于让读者尽可能系统地理解分析哲学的基础内容,主要是为哲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具有初步背景的普通读者服务。

感谢商务印书馆的王希勇先生,他的帮助让本书得以体面地来到读者手上。

 

 

目录

··········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