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中大哲学精品教程第二辑

“”

《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总序

 

       中山大学哲学系创办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培植的学系之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销建制,1960年复办至今。先后由黄希声、冯友兰、杨荣国、刘嵘、李锦全、胡景钊、林铭钧、章海山、黎红雷、鞠实儿、张伟等担任系主任。

       早期的中山大学哲学系名家云集,奠立了极为深厚的学术根基。其中,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吴康先生的西方哲学研究、朱谦之先生的比较哲学研究、李达与何思敬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陈荣捷先生的朱子学研究、马采先生的美学研究等,均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中大哲学系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日月其迈,逝者如斯。迄于今岁,中山大学哲学系复办恰满一甲子。60年来,哲学系同仁勠力同心、继往开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我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2002年教育部实行学科评估以来,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17年9月,中山大学哲学学科成功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我系迎来了难得的发展良机。

       近年来,中山大学哲学学科的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且越来越呈现出年轻化、国际化的特色。哲学系各位同仁研精覃思,深造自得,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少著述产生了国际性影响,中山大学哲学系已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哲学研究的重镇之一。

       在发展过程中,中山大学哲学系极为重视教学工作,始终遵循“明德亲民”的“大学之道”,注重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诸位同仁对待课堂教学,也积极参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长期以来,我系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中,重视中西方经典原著的研读以及学术前沿问题的讲授,已逐渐形成特色,学生从中获益良多。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系计划推出这套“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乃从我系同仁所撰教材中择优出版。这无论对于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育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的编撰和出版,是对我系教学工作的检验和促进,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学界同仁的批评指正,使之更加完善。

       “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的出版,得到中山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在此谨致以诚挚谢意!

 

中山大学哲学系

2020年1月8日

 

 

01

“”

梁庆寅

       1950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哲学教授,逻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辩证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逻辑学会会长、广东哲学学会会长,并先后担任中山大学副校长和党委常务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辩证逻辑、科学逻辑、法律逻辑和逻辑哲学,曾获“金岳霖学术奖中青年逻辑论著优秀奖”“金岳霖学术奖西方现代哲学论著优秀奖”以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著作有《辩证逻辑学》《传统与现代逻辑概论》(主编)、《牟子理惑论释译》《真理——科学探索的目标》(合著)等。

 

02

“”

黎红雷

       中山大学中国管理哲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比较管理哲学博士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鳌儒商论坛理事长。著作有《儒家管理哲学》《儒家商道智慧》《人类管理之道》《中国管理智慧教程》等十余部。从2017年起,连续主编《企业儒学年鉴》。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管理世界》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被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代企业儒学的开拓者”之一。

 

03

“”

李宗桂

       四川眉山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教育部)表彰的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学位获得者,广东省首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当代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现代新儒学。出版著作有《中国文化概论》、《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中国文化出路探讨》、《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等,主编“中国文化与现代化”、“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建设”等系列丛书,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04

“”

李小五

       河北涞水人,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现代归纳逻辑与概率逻辑》《无穷逻辑(上、下)》《条件句逻辑》《模态逻辑讲义》《数理逻辑讲义》《人工智能逻辑讲义》以及Topics on Dynamic Epistemic Logic等。

 

05

“”

赵希顺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杂志Journal on Satisfiability, Boolean Modeling and Computation编委,国际SAT协会 (SAT Association) 指导委员会 (steering committee) 成员 (2008-2012),国际学术年会SAT2008大会主席;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中山大学文科优秀学者桐山奖,2008年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究方向是数理逻辑及其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应用,近年来主要关注逻辑系统的表达能力与计算复杂性研究;曾参与翻译《数学百科全书》,出版著作《选择公理》,主编会议论文集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第4996卷 (Springer),The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sian Logic Conference (World Scientific),主编“社会博弈逻辑”丛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博弈的逻辑与计算模拟研究”首席专家。

 

06

“”

张永义

       河南泌阳人。199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哲学、明清哲学的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苦行与救世》(1996)、《近代思想史略论》(1999,合著)、《墨子与中国文化》(2001)、《中国思想论集》(2012)、《青原志略校注》(2012)、《药地炮庄笺释·总论篇》(2013)、《浮山文集校注》(2017)等。

 

07

“”

林育川

       广东汕头人, 2005年至2020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解释史。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译著《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