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西学中取:现象学与哲学译文集(上下编)》出版

“”“”

西学中取:现象学与哲学译文集(上下编)

 

后记

       这里首次集结出版的是笔者在大学毕业后翻译发表的哲学方面的部分译文,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些译文大都散落于各个文集和期刊,难以见到。七年前便有计划将它们编辑出版,当时便将这些译文找出、录入、修订、补正,整理成集。

       整个译文集分为上、下编。上编为现象学家和哲学家的著述原典,下编为现象学家和哲学家的研究文献。这个上、下编的分类是根据文章的内容性质而非按照原作者的重要程度来编排的。事实上,这里列出的所有作者都已是现象学和哲学的经典作家了。

       在最初译本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如“transzendental”、“Evidenz”、“Besinnung”等等,在此期间已随时代的变迁和译者理解的深入而被译者赋予了不同的中译名,这次在译文集的编辑期间译者也对以前的译名而做了统一的修改。

       七年前的出版计划始终未果。直到此次借中山大学哲学系“思想摆渡”系列文集之邀,对原先的译文集做了再次修改编辑,同时在下编中补加了克劳斯·黑尔德的两篇关于现象学方法和现象学哲学的导言。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我读到过的最清晰扼要的现象学概述。

       除了这些译文之外,还有多篇在此期间翻译的关于胡塞尔的回忆文章的中译文以及耿宁文章的中译文已经分别在译者主编的《心的现象:耿宁心性现象学文集》(商务印书馆,2012年)和《回忆埃德蒙德·胡塞尔》(商务印书馆,2018年)的译文集中出版。这里便不再收入。此外还有一些近年来的零碎译文也不再纳入这个译文集,有待日后择机另行结集出版。

       末了还需要特别说明一下:译者为这两册书的标题颇费了些心思。原先想在“西学东渐”和“思想摆渡”中挑选一个,但因“思想摆渡”被用作了这个系列的名称,因此就打算将它们命名为“西学东渐”,这也可以让人联想一下译者于2006年在中山大学建立的文献馆。但它的含义实在过于宽泛,因此后来也不再考虑将其当作必选。其间还想到“观念迁移”、“西学证义”乃至“正眼法藏”等等,其实也都是不错的名称。但最终确定的现在这个标题“西学中取”实为别有用意:它是张志扬许多年前对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所用名称的一个建议,当时并未用上,现在却正好可以补作书名。选择这个书名主要是为了向志扬致意!记得他常说,他看我们的书要多于我们看他的书。我心目中这两册书的首要读者应当是他,即使其中很多文章他已经看过,即使他如今也许不再想看这类文章。无论如何,这两册书可以算是献给他的!

       最后要感谢王知飞同学对两册书稿所做的最后校读和校改!

倪梁康

2020年2月

 

目录

“”“”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