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召开哲学系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

“”

 

       2021年1月25日,我系召开“哲学系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会议分为哲学系学科发展报告、人才培养工作报告、两个研究所基地报告以及八个二级学科发展报告、大会总结两个环节。哲学系领导班子成员、专职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系主任张伟、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王丽霞共同主持。

 

“”

 

       张伟主任首先作“哲学系学科发展报告”,通报了我系“十三五”期间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短板。哲学系“十四五”规划正是在充分梳理哲学系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的。他表示哲学系“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将推动优势学科团队内涵式发展,做“引领性”学术;对标“新文科”要求,积极推动跨学科交叉发展、积极扶持“冷门绝学”研究;将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推动学术服务社会。

 

“”

 

       沈榆平副主任作“哲学系人才培养工作报告”,报告了哲学系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情况,以立德树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为长期导向的本科教育、专业、教学建设情况。刘伟副主任以书面方式向大会报告了关于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课程设计、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思考。

 

“”

 

 

       鞠实儿教授作“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基地报告”,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基地取得的成果、科学研究进展情况。基地“十四五”发展规划将以逻辑学科发展趋势和当前高科技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导向,以“社会文化语境下的知识表达与推理”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大逻辑学科稳居国际逻辑学研究的“领跑者”地位。

 

“”

 

       李萍教授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基地报告”,回顾了基地“十三五”期间各团队的研究成果。“十四五”期间,基地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做原创性学术,着力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 研究的理论成果走向世界,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马天俊教授、中国哲学学科陈立胜教授、外国哲学学科方向红教授、逻辑学学科刘虎教授、伦理学学科朱刚教授、宗教学学科吴重庆教授、科学技术哲学学科黄敏教授、美学学科罗筠筠教授等八个二级学科负责人分别作学科发展报告。各个学科报告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成果,以及“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潘大为副教授作了“医学哲学交叉学科平台建设”的专题分享。

 

“”

 

“”

 

       在自由讨论环节,梁庆寅教授、徐俊忠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先后发言。两位教授都充分肯定了哲学系、各学科在“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梁庆寅教授对于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指标和短板问题进行了辩证的理解和分析,寄望系里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关注与支持下取得更大成绩。徐俊忠教授希望能够从人才培养知识结构的构建出发,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开展更多的跨学科合作、相互支持,以问题为导向来组建研究团队,实现从学术性研究向问题性研究的转变。

 

“”

 

       陈少明教授在大会总结中回顾了1980年到2020年哲学学科发展的新变化以及转折点,从职业追求、创造与想象力、对象的设定、积蓄思想资源等方面对哲学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展开讨论。哲学没有固定的对象,没有明确的知识边界,天然需要跨越知识领域,搭建自己的知识平台。随着社会秩序和科技能力的变化,更需要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做有前瞻性的研究,这是每一代哲学人的使命。

       本次学科发展规划研讨会深入总结了全系“十三五”工作,全面展望了“十四五”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凝聚共识,以更好地凝心聚力推进哲学系各项事业的发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