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两会心得体会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两会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19-03-26 | 浏览数: | 作者: 哲学系2017级马哲博士生 吕晓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在刚刚过去的3月7日党内民主生活会上,我与各位同志分享了我2018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做一名党员,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个拥有7年党龄的党员而言,这个问题之所以再次变得触目,源于博士入学的时候我的导师对我说的一句话:“读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入党也是。”当时听到这句话我有些不理解,选择读博是我对自己人生的规划,那么作为一名党员,究竟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仔细地阅读了十九大新修订的党章,以党章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积极参加每一次党支部组织的活动,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跟上新时代的新形势。 除此以外,在去年11月,借着跟随导师去湘赣边界调研的机会,我们追寻着红色足迹,重走了一遍秋收起义之路。从南昌出发,途经修水、铜鼓、文家市、萍乡、安源、莲花,最终登上井冈山。通过参观秋收起义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莲花县一支枪纪念馆等地,我有一种文本之外鲜活的历史在场感。虽然自己对于秋收起义这一段历史的论述、对于毛泽东同时期的文本相对比较熟悉,但是当自己真正踏足于罗霄山脉中段,看到这里群峰并峙的地形之后,才深切感受到游击战争的高明之处,体会到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所描述的:“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里,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从容与豪情,更让我敬佩的是革命先驱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奋斗精神。 去年12月,趁着去湘潭参加毛泽东论坛的机会,我参观了韶山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泽东故居等地。在长沙的湖南一师,我看到毛泽东1950年给湖南一师的赠言:“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按照我的理解,这一赠言经过岁月的冲刷并未褪色,反而历久弥新。这句话启发了我,做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个久久为功的事业,一定要注意加强作为一名党员的自我修养,因为党性并不是只要一个人入了党就会自动拥有,而是要在思考与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与充实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意味着要坚持学习党的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联系现实,自觉地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 论及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必不可少的是对自己身处的社会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识,对自己的生活保持着有温度的关注和思考。“两会”是我们学生党员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通过学习“两会”报告以及诸多媒体对“两会”报告解读,通过阅读代表委员们发言内容,我深刻地感受到,民生问题仍然是“两会”的热点话题。据新华网2019年全国两会热点调查显示,社会关注度排前三名的社会热点问题分别为:教育公平(9.3%)、收入水平(8.33%)、住房保障(8.18%)。其中,国民对教育公平的关注热度反映了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民众对于教育的焦虑还是非常突出。针对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号称史上最严减负令——“减负30条”,不少委员都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委员就提出要“把中小学生还给学校”的议案。他认为过度强调“减负”而致使“校内放羊”会造成更加激烈的“校外厮杀”,普遍的课外辅导机构不仅给学生而且给学生家长都带来了多重压力,因此,他建议中小学可以适当延长在校时间,保留适当的竞争机制,限制针对各中小学生的培训机构,通过多方发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在“减负”的同时“提质”。 在社会呼唤“减负”的同时,不少学者也对“减负”对农村孩子的成长是否有利感到忧虑。据相关报道,在2001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之后,截止到2009年,全国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一半以上,平均每天减少64所。在“撤点并校”的背景之下,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性与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华中科技大学雷望红呼吁,实施“减负”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要考虑到城、乡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不同,其面临的教育负担和教育压力亦存在差异。因此,对农村而言,重要的是建立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与学习内容,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以完善教育服务体系,从而保证农村的孩子们接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城市而言,要找准“减负”的着力点,建立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体系,调适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服务内容,通过学校主导教育权力以抑制家庭和市场的无序竞争,从而减轻学生因无序竞争所带来的负担与压力。 虽然教育改革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应该肯定的是,在这次“两会”中我们看到了教育管理部门的改革决心,看到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们的群策群力,看到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广泛讨论,这些都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同时,我们应该谨记公立教育的人民性,在教育改革中坚定教育公平的改革方向! 哲学系2017级马哲博士生 黄欢 我对今年两会感触最深的仍然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其中特别关注了在3月10日上午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陈雨露,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作出的解答。其中涉及到了货币政策、社融数据、降准空间、民企融资、人民币汇率、金融科技、贸易谈判、国际收支、债券市场等一系列的问题。金融政策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密切相关,降准、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政策导向将有利于经济运转更加灵活,有利于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与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对目前的中国而言,仍然是第一位的。 哲学系2018级马哲硕士生 陆润亭 今年“两会”的重要事情之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六次下团组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我对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印象十分深刻。总书记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释疑解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事实上,总书记已经多次地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具备现实关切,比如早在2016年5月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就已说过相近的论述。如今再听总书记的讲话,我也已从本科生的身份转变为硕士研究生的身份,自是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其中一点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学生,首先面临的一个现实状况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使这一理论不负其应有的作为,更好地起到反照现实、调节现实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学者持之以恒地做好正本清源和返本开新的工作,而这也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可能做出的贡献。 哲学系2018级马哲博士生 李倩倩 201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指出:“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对河南具有重要意义。……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影响举足轻重。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 河南是我的家乡。长期以来,作为农业大省,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的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工业发展水平较低。我又来自于一个农村家庭,直接感受到农民务农之辛苦。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农业劳动相较于传统劳作方式来说更加轻松,但是农民的农业收入却并不能满足生活所需。为增加收入,许多人外出务工,但也随之出现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乡村空心化等许多社会问题。很多外出务工人员融不进城市,又回不去家乡;而家乡由于人员大量外流,越来越缺少活力;年轻人不再种田,很多也不会种田,农业渐渐由老人和妇女支撑。农民、农村、农业之前途何在?这是一个时常令人担忧的问题。 令人振奋的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力图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各个方面的全面振兴。农村不再是城市的附属,其发展道路不再是模仿城市的城市化,而是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和价值。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也不必再苦恼于如何在保护耕地的情况和“限制”下发展工业的问题。发展农业、振兴乡村,一样可以使农民过上好日子。 当然也应该看到,乡村振兴不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配套措施;需要领导干部能“俯下身子,挑起担子”,真抓实干;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抓住历史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生活水平。而作为一名马哲专业的博士生,不能只知读书,在不断提高自己理论水平的同时,更应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深入群众,了解民声民情,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哲学系2016级马哲专业博士生 陈彦君 2019年“两会”提到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其中,我对农业问题尤为关注。 保障粮食产量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既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把握了国民经济生命线,又提出了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农业生产技术。其中涉及农业机械化的发明应用与推广,还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农民在地劳动收入得到保障,对乡村社会的发展、城乡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 另外,我还关注了一些人大代表的提案,如人大代表黄细花近日呼吁,废除歧视非婚生育的政策,保障非婚生孩子的合法权益,包括无条件为其上户口。如今,有较多女性不想或不能结婚,而又希望有孩子,不得不未婚生子。但目前中国限制未婚女性使用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一些地方仍对非婚生育行为征收社会抚养费,这实质是要求生育必须以结婚为前提,即剥夺了非婚者的生育权。我十分赞同这个提案,现代化国家要提升生育率,除了降低女性生育成本、出台公共措施,真正要做的是给予女性更充分自主权,打破传统男权结构,承认非婚生子女合法权利。应呼吁“取消对非婚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及限制未婚女性生育的相关规定。”这才是现代社会包容进步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