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哲学系2020年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创建之初最早发展的科系之一,冯友兰、李达、吴康、朱谦之、周辅成、罗克汀、马采等数十位著名哲学家曾在此治学执教,一向人才济济,新秀辈出。哲学系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哲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具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可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逻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是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哲学系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得风气之先,交流于欧美,往还于港台,深入世界学术主流,光大中华思想传统。近年来在学术取向高端化、师资建设多元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等方面迈出了较大变革步伐,我系在教育部历年学科评估中稳居全国高校前列。2017年,中山大学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哲学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山大学哲学系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学术研究人才。我系从2014年起,进一步加大博士生选拔机制的改革力度,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优秀硕士毕业生,以“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凡是符合申请条件者均可申请。不再保留原有的公开招考方式。
一、申请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行良好,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中山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2. 已获硕士学位者及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于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 申请人持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报考,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4. 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兴趣,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英语水平要求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项:(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过专业英文论文;(2)在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获得过学士或硕士学位;(3)英语考试成绩突出(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不低于568分,或者大学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426分,或者老托福成绩不低于580分,或者新托福成绩不低于90分,或者雅思成绩不低于6.0分)。其他语种:日语需通过一级,法语和德语达到B2水平(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5. 有两名与本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中山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规定的其他报考基本条件。
申请人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和考试身份的真实性,一经招生单位或认证部门查证为不实,即取消考核或入学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
二、招生专业及学制
1. 招生专业详见《中山大学哲学系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见附件)。
2. 以“申请-考核”制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
三、招生类别及人数
哲学系所有招生专业不招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不包括国家专项计划)。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招生专业目录上注明的招生人数为我系2020年的招生计划数,具体招生人数将在录取前视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招生计划数含免试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直接攻博)计划招生人数,我系招收免试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和“申请-考核”制计划数将于网上报名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供申请人参考,请申请人留意网上信息。
有关博士生导师的介绍,请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页或中山大学哲学系网页的教师简介栏目浏览了解。
四、网上报名
1. 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上报名和交费。符合申请条件的考生请于2019年11月登录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网上报名系统(网址:http://ecampus.sysu.edu.cn/zsuyy/bsbm),按时间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及材料,缴纳报名费(报名费一经缴纳,概不退还)。报名的具体时间、办法及要求将于报名开始前在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
2. 报名时申请人只选择所报考的相应二级学科,在导师栏选择相应导师,考试方式选择“公开招考”。
3. 凡未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未交纳报名费或未将报考材料寄(送)交本系审查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初选公示前网上报名费未缴纳的考生,其报考材料一概不进行考核。
4. 所有申请人均须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的《中山大学研究生体检异常受限招生专业目录》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提交材料及资格审查
1. 申请人在中山大学研究生院网上报名成功后须及时向中山大学哲学系办公室寄(送)交下列材料(可用快递)。以下材料按编号顺序统一装入自备的大信封,于2019年12月5日前邮寄至中山大学哲学系办公室,请在信封上注明“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报名资料”。逾期或申请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申请材料恕不退还,详细邮寄地址见本简章之第十项。
所需提交纸质材料共计11项,寄送前请自查材料是否齐备: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务必签名;
(2)个人陈述: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等,不超过2000字;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4)硕士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应届生应加盖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公章,往届生可提交有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公章的复印件,或从人事档案中复印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5)有效身份证复印件两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或护照),正反复印在同一面,并在其中一份复印件上签名;
(6)硕士学位证书(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学生证,境外学位学历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单证硕士提供学位证书查询结果)复印件;
(7)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如英语六级证书或其他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8)两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书(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9)体格检查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检查并盖章,空白表从网上下载);
(10)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11)不超过三篇的学术论文代表作(不限是否发表)。
邮寄材料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5日,凡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缴纳报名费或送(寄)报考材料至我系查验者,将被视为自动放弃申请资格。
2. 哲学系首先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逾期未交齐材料、不符合申请条件或材料不全的申请人,将不予受理。必要时可要求申请者另外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申请者必须如实、准确提交申请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并核实材料作伪,包括学术造假或者抄袭,将取消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且3年内不再接受报考。
3. 请准备以上11项材料的电子版(推荐信除外)按顺序整理成一个PDF文件,材料审核通过后备用。
六、材料审核
1. 哲学系按单一或相近二级学科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八个组,由该学科在岗的博士生导师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初步审查筛选,按“申请-考核”制招生计划的1:3左右择优确定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名单。
2. 进入综合考核的申请人名单于2019年12月30日前在中山大学哲学系网页公布。
七、综合考核
1. 综合考核于2020年3月进行,通过材料审核者,均具有面试资格。具体时间及地点将会以发邮件的方式另行通知,考生网报时须准确填写联系电话及邮箱地址。
2. “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生综合考核全部采取面试方式进行。综合考核由外国语(100分)、专业基础(100分)、专业综合(100分)和综合能力(300分)四个部分组成,总分600分。哲学系根据学科方向组成若干个(不少于5人)的考核小组,对考生的外语水平、理论基础、学术兴趣、研究潜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每位考生的考核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 面试考核办法
考核小组对参加面试的考生逐个进行面试。根据每位考生的学术报告,考核小组成员自由提问,考生当场回答。
4. 面试内容及评分
(1)外语应用能力测试(100分):考核小组提前准备题库,考生当场随机抽取,阅读、口译。(10分钟)
(2)基本知识的考核(200分):现场综合测试(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各100分)。(20分钟)
(3)科研报告(300分):考生须准备PPT(约20分钟)向面试小组作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等。(30分钟)
(4)面试总时间不少于60分钟,各个环节可根据情况适度调节。
八、评分、录取与调剂
每位考生面试结束后,由考核小组成员现场独立评分。考核小组成员各自评分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考生的最终面试分数。
(1)面试成绩为考生的总成绩,分学科方向分导师按照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报研究生院审核后公示。
(2)面试成绩低于360分的考生不予录取。
(3)各学科专业遵照宁缺勿滥、择优录取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
(4)综合考核合格但因招生计划所限未能在所报专业录取者,可视情况向相近学科申请调剂。若招生计划未招满,可接受原报读我校其他院系相近学科考生的调剂申请。申请人须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通过材料审核及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参加综合考核。
(5)不接受破格录取申请。
九、学费及奖助金
博士研究生的学费及奖助金标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联系方式
中山大学哲学系办公室徐老师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502)
邮编:510275
电话:(020)84115673
邮箱:xurong3@mail.sysu.edu.cn
招生相关信息查询请登录哲学系网页:http://philosophy.sysu.edu.cn/招生就业—研究生招生。
中山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
学科代码、名称及学科方向 | 人数 | 指导老师 | 导师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注 |
113 哲学系 (020-84115673) | 33 |
|
|
|
|
010100 哲学 |
|
|
|
|
|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徐俊忠 |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问题 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研究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1.马天俊老师已招硕博连读 |
吴重庆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 ||||
徐长福 | 实践哲学 | ||||
马天俊 | 哲学修辞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 | ||||
谭群玉 |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 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 马克思主义解释与政治和社会改造 | ||||
02 中国哲学 |
| 陈少明 | 经典与解释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
陈立胜 | 儒家哲学 | ||||
李巍 | 中国哲学方法论 早期中国哲学 | ||||
李长春 | 中国经学 儒家哲学 近现代中国哲学 | ||||
杨海文 | 儒家思想及其历史衍化研究 | ||||
郑淑红 | 儒家经典解释学 比较哲学 | ||||
03 外国哲学 |
| 方向红 | 德国哲学 法国哲学 现象学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
梅谦立 | 18世纪法国哲学 中学西传 中西哲学比较 西学东渐 | ||||
朱刚 | 当代欧陆哲学 现象学 西方伦理学史 | ||||
张伟 | 现象学 西方伦理学史 近现代德国哲学 | ||||
廖钦彬 | 宗教哲学 文化研究 日本哲学 跨文化哲学 | ||||
04 逻辑学 |
| 马明辉 | 哲学逻辑 非经典逻辑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2.曾昭式老师已招直博生。 |
赵希顺 | 数理逻辑及其应用 | ||||
熊卫 | 理性选择与博弈 非经典逻辑 | ||||
崔建英 | 人工智能与形式化论证 博弈逻辑 | ||||
熊明辉 | 法律逻辑 非形式逻辑 | ||||
文学锋 | 哲学逻辑 语言逻辑 | ||||
刘虎 | 人工智能逻辑 哲学逻辑 | ||||
曾昭式 | 中国逻辑史 佛教逻辑 | ||||
05 伦理学 |
| 任远 | 分析哲学 西方伦理学(侧重分析传统)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
郝亿春 | 西方价值哲学 西方伦理学(侧重美德伦理传统) | ||||
06 美学 |
| 罗筠筠 | 中国美学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
周春健 | 中国美学 古典诗学 | ||||
07 宗教学 |
| 龚隽 | 中国佛教与文化史 中国佛教思想史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
李兰芬 | 儒家宗教问题研究 | ||||
曹坚 | 基督教中国化 希伯来圣经诠释 犹太思想史研究专题 | ||||
08 科学技术哲学 |
| 黄敏 | 分析哲学与分析哲学史 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 | (1) 1205 外国语 (2) 2205 专业基础 (3) 3205 专业综合 |
|
朱一文 | 数学史与数学哲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