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辉

姓名:熊明辉
籍贯:贵州省遵义市
研究方向:非形式逻辑;法律逻辑;批判性思维;人工智能与法
邮箱:hssxmh (at) mail.sysu.edu.cn
办公电话:86 20 84113340
获得学位:
1994年西南师范大学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2007年中山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1991年贵州省务川中学教师
1994-2001年广西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
2001-今中山大学哲学系和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前任职:
中山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
中山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兼职:
荷兰国际论证研究院(ILIAS)顾问与支撑成员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John Woods回溯团队(TASG)成员
Argumentation(SSCI和A&HCI收录)杂志编委
西南财经大学推理、论证与传播中心名誉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逻辑、理性与互动国际会议(LORI)常务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高级会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特约外审专家
中国逻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逻辑学会法律逻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获奖情况:
199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9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4年获得中国逻辑学会(国家一级学会)颁发的首届优秀成果奖
2009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哲学类三等奖
2011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二等奖
2013年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哲学类一等奖。
其他荣誉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9年)
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入选者(2010年)
承担课程
逻辑学导论,本科生
法律逻辑,硕士研究生
法律逻辑专题,博士研究生
法学理论研究,博士研究生
发表论著
代表性著作:《论证:分析与评价(第二版)》(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论证理论手册》(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法律方法与法治中国》(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中国批创思维发展报告(2015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中国批创思维发展报告(2016年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法律逻辑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法律论证与修辞》(编著,法律出版社,2014年)、《建模法律论证的逻辑工具》(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法律逻辑学》(与陈金钊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逻辑学导论》(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期印刷)、《逻辑》(与王文方合著,台湾沧海书局,2011年)、《诉讼论证》(独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10年)、《法律论证与证据》(译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论辩巧智》(译著,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
代表性论文:Mencius’s Strategies of Political Argumentaiton (Xiong Minghui & Lingqiong Yan,Argumentation,SSCI, A&HCI, online, 18 June 2018), Legal Facts in Argumentation-based Litigation Games(Xiong Minghui & Frank Zenker, Argumentation,SSCI, A&HCI,vol.32 No.2 2018),《创新驱动战略呼唤批判性创新思维》(熊明辉,光明日报理论版,2017年8月7日; 《新华文摘》2017年第20期全文转载),《我国跨区域水污治理的困境及对应策略》(熊明辉和赵凤仪,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7年第5期),《科学立法的逻辑》(熊明辉和杜文静,法学论坛,CSSCI,2017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重返亚里士多德的论证优度理论》(熊明辉和杜文静,河南社会科学,CSSCI,2017年第2期),《故意杀人罪指导性案例的死刑适用规准》(王春穗和熊明辉,河北法学,CSSCI,2016年第7期),《逻辑学的演进》(熊明辉,光明日报理论版,2016.4.13;《新华文摘》2016年第15期全文转载),《儒家哲学论证的理性与逻辑》(熊明辉和吕有云,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1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论证理论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熊明辉,南国学术,201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逻辑》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如何进行法律论证建模》(周兀和熊明辉,哲学动态,CSSCI,2015年第4期),《论司法公正》(熊明辉,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策略操控:语用论辩理论之修辞拓展》(吴鹏和熊明辉,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3期),《儒家哲学的论证模式及其理性根基》(熊明辉和吕有云,福建论坛,CSSCI,2015年第6期),《法律修辞的论证视角》(熊明辉和卢俐利,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5年第2期),《批创思维的实践与理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4年第3期),《图尔敏的逻辑观述略》(谢耘和熊明辉,哲学研究,CSSCI,2013年第8期)、《基于论证评价的谬误分类》(独著,河南社会科学,CSSCI,2013年第5期)、《审判实践中法官的论证技艺》(独著,法学,CSSCI,2012年第9期)、《法律逻辑方法与司法公正实现》(独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1年第5期)、《论直言推理中存在预设的合理性》(独著,学术研究,CSSCI,2010年第6期)、《IRAC方法及其逻辑辩护》(独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6期)、《法律逻辑中的推论规则》(独著,中国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4期)、《自然语言论证评价的逻辑分析》(独著,哲学研究,CSSCI,2006年第10期)、《法律理论性的逻辑辩护》(独著,学术月刊,CSSCI,2007年第5期)、《论证评价的非形式逻辑模型及其理论困难》(独著,学术研究,CSSCI,2007年第9期)、《非形式逻辑视野下的论证评价理论》(独著,自然辩证法研究,CSSCI,2006年第12期)、《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独著,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06年第2期)、《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独著,现代哲学,CSSCI,2006年2期)、《刑事法律论证的逻辑基础探析》(独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06年第3期)。
承担项目
2017年贵州省哲学社会学规划国学单列项目“中国古代论证学研究”
2017年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项目《批创思维导论》
2016年教育部与超星集团联合资助项目《批创思维导论》
2015年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论证理论重大前沿问题研究”
2013年中山大学重大培育项目“依法治国的逻辑问题研究”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逻辑理性根基”
2011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法律理性的逻辑与认知机制”
201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诉讼论证与谬误研究”
2009年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非形式逻辑重大前沿问题研究”
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非形式逻辑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聘请外国专家项目“诉讼博弈逻辑结构研究”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非形式逻辑的法律论证”
学术交流
2018.7.1-8,第9届国际论证大会(阿姆斯特丹大学)
2018.6.27-7.1,意大利米兰圣心大学孔学院学术访问
2017.6.18-27,第2届欧洲论证大会(ECA-2,弗里堡大学)
2016.9.11-18,荷中论证与政策决策国际会议(莱顿大学)
2016.5.17-24,第11届安大略国际论证大会(温莎大学)
2016.5.28-6.4,意大利威尼斯维克弗里斯特大学第16届国际论证研讨会
2015.11.13-16,第7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研讨会(台湾大学)
2014.7.1-7.4,第8届国际论证大会(ISSA-8,阿姆斯特丹大学)
2013.9.25-30,波兰RUELS2013国际会议(雅盖隆大学)
2013.5.20-5.28,第10届安大略论证大会(温莎大学)
2011.3.1-8.31,加拿大温莎大学推理、论证与修辞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2010.11.26-29,台湾阳明大学两岸逻辑与认知学术会议2010
2010.4.29-5.6,台湾阳明大学、台湾大学、东吴大学、文化大学、中正大学、长荣大学访问和学术交流
2009.8.3-10,蒙古国立大学哲学系学术访问
2009.6.23-26,第4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
2009.5.14-18,台湾逻辑学工作坊(东吴大学)
2008.5.29-6.4,第3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东吴大学)
2008.3-1-3.8,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系、墨尔本大学哲学系、Austink软件公司学术访问
2006.8.14-9.15,德国帕德博恩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学术访问
2006.6.20-8.14,阿姆斯特丹大学论辩、交际理论与修辞学系学术访问
2006.6.27-6.30,第6届国际论证大会(ISSA-6)(阿姆斯特丹大学)
2006.3.25-28,第6届东亚法哲学会议(台湾大学)
2005.6.23-6.29,台湾大学哲学系、中正大学哲学系、东吴大学哲学系学术访问